动力电池回收业火爆,湖南去年产业链产值超150亿,全国第一

终端产品持续热销,上游材料价格飙涨,今年以来,汽车新能源化的步伐再次提速。而作为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动力锂电池回收业亦迎来曙光。


作为全国较早布局动力锂电池回收业的湖南,去年湖南动力电池回收利用全产业链产值超150亿元,规模位居全国第一。


【现象】

回收企业数量激增,回收量、价格齐涨


图片

 

今年一季度,国内新能源乘用车零售107.0万辆,同比增长146.6%。4月,虽然受疫情影响国内汽车销量大幅下滑,但新能源汽车仍激流勇进,销量同比增长44.6%。在今年的汽车界,新能源再次体现实力担当。

 

“动力电池的原材料镍、钴、锂稀缺,严重依赖进口。”长沙矿冶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电池回收事业部部长李重洋介绍,电池占电动汽车成本的三分之一以上,综合考虑环保、资源区域约束、价格等因素,对废旧锂电池循环利用显得十分必要。

 

“去年起,动力锂电池原材料就一直涨价,同时国内新能源汽车的需求又旺盛。”湖南省新能源汽车电动蓄电池回收利用产业联盟秘书处主任陈鹏表示,这直接掀起了动力锂电池的回收热。

 

这股热潮究竟有多火?从一路高涨的动力电池回收价格便可见一斑。

 

数据显示,三元锂电池(方壳)的回收价格从去年1月份的16000元/吨,已涨至今年3月的38500元/吨;磷酸铁锂电池的回收价格也从去年1月的4000多元/吨,涨至今年3月的13000元/吨。

 

除了回收价格的高涨,回收企业数量的激增也印证了行业的火爆。据企查查数据,2021年我国动力电池回收相关企业注册量增至2.44万家,同比增幅达635.17%;截至目前,企业已达4.06万家。目前“从湖南的回收量来看,也能得出‘火’这一结论。”陈鹏介绍,去年湖南回收动力锂电池19761吨,今年仅前三个月就达到了9547.5吨,“预计全年回收4万吨,比去年翻一番。”


另外,数据显示,预计到2027年,中国动力电池回收市场空间将超过1500亿元。 


【问题】

正规交易难、流通难、溯源难

 

目前,退役动力电池回收后有两种处理方式。一种是梯次利用,即通过修复、改装或再制造,将退役动力电池用于储能、低速电动车等领域;另一种是再生利用,通过化学、物理或生物手段拆解电池,回收可利用资源。


图片

 

“未来回收行业发展潜力巨大,但也面临诸多难题。”行业某资深人士表示,现实中不少退役动力电池流向了“黑作坊”,因为他们生产成本低出价更高,“但存污染环境与安全问题。”

 

此外,受仓储、物流、下游用户等条件限制,退役动力电池在流通时也存在诸多不便,“运输时很难同时满足环保、高效、合规要求。”上述资深人士表示,退役动力电池信息溯源也很难覆盖全部源头,如个人、产业链前后端企业,就无法查询交售的退役电池来源、流通信息。

 

“加强退役电池回收产业标准体系建设,并提高行业准入门槛。”长沙矿冶院电池回收事业部副部长盛语陶建议,通过建立退役动力电池区域回收中心等回收网络,以及退役电池信息大数据云平台、省级退役动力电池地方信息溯源管理系统等,来应对行业发展、溯源、监管等难题。

 

【样板】

推广湖南模式,打造一流回收平台

 

在湖南长沙格林香山公交车站,储能系统白天吸收光能,晚上储存“谷电”,再为170台公交车充电。这就是湖南首个梯次光储充一体化商业项目,其中退役动力电池发挥了重要作用。

 

“储能电池都是退役动力电池。”现场工作人员介绍,目前,该项目的月均收益20310元,共节约标准煤549吨,减排二氧化碳1669吨。据悉,此项目由长沙矿冶院与长沙交通集团新能源公司建设,这一模式也正在海口、四川推广落地。

 

2020年3月,由长沙矿冶院打造的国内首家第三方退役动力电池回收交易服务平台——“锂汇通”上线。截至目前,“锂汇通”平台回收退役动力电池超过2万吨,服务用户近4000家,成交额4.2亿元。与此同时,该平台已在全国建立退役动力电池区域回收中心,并辐射回收网点近70个,实现了电池从退役端到再生端的产业链闭环服务。

 

“五年内,平台年回收退役电池达到100万吨以上,占全国总交易量的40%以上。”李重洋表示,未来平台将定位于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退役动力电池回收综合利用服务商,并通过建立标准化的电池回收全流程服务规范与操作规范,提高电池回收交易效率,缓解我国钴、镍、锂资源对外依存度30%以上。


据了解,在动力锂电池回收利用领域,湖南很早便布局落子。2018年,湖南省便被工信部列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试点省份。目前,湖南邦普、长沙矿冶院、金源新材、金凯循环等6家企业获批工信部废旧动力电池综合利用行业“白名单”,其中湖南邦普是亚洲最大的废旧电池资源桥接式循环演示基地,回收处理规模和资源循环产能居亚洲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