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光伏行业迎来政策利好不断。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工信部、生态环境部、国务院国资委、市场监管总局等七部门接连发布了政策性文件,提及光伏,对行业市场形成利好。从1-5月数据看,国内光伏市场需求较好。国家能源局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5月国内光伏新增装机6.83GW,同比增长141.34%,环比增长86%;1-5月,光伏累计新增装机23.71GW,同比增长139.25%。
政策支持全面铺开
6月24日,财政部官网正式下发了《财政部关于下达2022年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地方资金预算的通知》,下达山西、内蒙古、吉林、浙江、湖南、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甘肃、青海和新疆等10多个省区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
据悉,2022年补贴资金共下达两批,本次共下达275496万元,之前已下达396450万元,累计下达671946万元。其中,光伏补贴12.5亿元,风电补贴14.7亿元。同时,财政部确定了四个优先原则,优先拨付光伏扶贫、户用分布式、竞价项目、领跑者项目的补贴。
6月29日,工信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生态环境部、国资委、市场监管总局等六部门发布关于印发《工业能效提升行动计划》。计划提出,支持具备条件的工业企业、工业园区建设工业绿色微电网,加快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高效热泵、余热余压利用、智慧能源管控等一体化系统开发运行,推进多能高效互补利用。鼓励通过电力市场购买绿色电力,就近大规模高比例利用可再生能源。推动智能光伏创新升级和行业特色应用,创新“光伏+”模式,推进光伏发电多元布局。
光伏资本市场活跃
随着政策方面的利好与市场的景气度提升,光伏企业资本市场十分活跃。
近日,广东明阳光伏产业有限公司成立,注册资本1亿元,公司经营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
华电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计划募资达300亿元。其中,风力、太阳能发电项目建设拟使用募集资金约210亿元,补充流动资金约90亿元。
特变电工(600089.SH)控股子公司新特能源(01799.HK)拟回A股上市,募资88亿元。新特能源披露招股书显示,公司拟募资用于年产20万吨高端电子级多晶硅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建设项目。截至2021年末,新特能源自主运营的风能、光伏电站装机容量为2255MW。
多晶硅产业受青睐
今年光伏市场仍然在重复去年的一幕,产业整体面临涨价的压力下,最大的赢家还是上游的硅料企业。目前,上游硅料价格冲到29万元/吨的新高,一举打破了去年11月创下的高价。更值得关注的是,2022年,在硅料大涨的同时,下游也同步上涨,组件价格甚至一度突破2元/W。
在硅料大涨的带动下,中下游硅片、电池片、组件等价格纷纷跟进上涨。期间行业传言不断,影响力最大的莫过于光伏组件厂通过停产、减产,联合停产抵制上游涨价的传闻。从目前公开信息显示,组件厂停产、减产的传言被证实是不成立的。
随着国内龙头企业的优质产能逐渐投产,现阶段我国多晶硅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统计,2021年,我国在产的多晶硅企业主要为大全能源(688303.SH)、通威股份(600438.SH)、新特能源、协鑫科技(03800.HK)等12家企业,其中前10家万吨级企业产能为51.3万吨,占国内总产能的98.8%。大全能源及通威股份、协鑫科技、新特能源、东方希望这5家年产能在5万吨以上的企业在2021年产能合计约44.1万吨,占国内多晶硅总产能的85.0%。
从全球占比来看,大全能源及通威股份、协鑫科技、新特能源、德国瓦克等2021年产量排名全球前五的多晶硅企业产量共计约45.2万吨,占全球多晶硅总产量的比例达到71.6%。
在光伏级多晶硅这条赛道上,中国企业已经基本摆脱上游晶体硅材料依赖进口的局面。2020年,中国多晶硅产量达到39.6万吨,占全球产量的75.3%;2021年,中国多晶硅产量达到49万吨,已经占据全球约77.3%的产量。
以硅料龙头企业通威股份披露的2022年上半年业绩预告为例,该公司今年上半年净利润120亿-125亿元,同比增长高达304.62%-321.48%。2021年通威股份营收为634.91亿元,净利润为82.08亿元。从最新的业绩预告看,这也意味着通威股份今年仅用半年时间就完成了去年整年的任务。而今年一季度,通威股份归母净利润为51.94亿元,这还意味着第二季度,通威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68.06亿-73.06亿元,单季归母净利润或再度刷新历史新高。
此外,同属光伏上游的多晶硅还原炉设备龙头双良节能(600481.SH)日前同样披露中报大幅预喜。双良节能公告称,公司预计2022年上半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为3.2亿-3.9亿元,同比增长212%-281%。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吕锦标表示,随着新硅料项目的产能释放,国外企业检修后提产,未来总体月度供应量将呈增长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