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市场爆发已至!

(一)国内新型储能招标量价齐升

国内新型储能招标强劲,全年景气高增已成定局。根据我们对北极星储能网招 标信息的不完全汇总,2021全年国内新型储能招标功率和容量达7.42GW、 10.13GWh,其中2021下半年招标的功率和容量达到6.52GW、8.34GWh,在全年 招标量中占87.87%、82.32%。下半年招标占比较高的主要原因,一是国内新型储 能支持政策集中在2021年下半年出台,刺激招标起量;二是下半年为传统招标旺季, 在风光大基地建设带动下需求高增。2022年1-8月国内储能招标功率和容量达 13.82GW、27.70GWh,已达到去年全年的186.32%、273.45%,同比提升465.44%、 496.17%。下半年作为招标旺季,有望带动需求进一步高增。特别地,消纳压力增 大带动配储时长趋势性上行,2021年平均1.37小时,而2022年1-8月已达2.00小时。

成本上涨、盈利机制创新及安全性要求提高,促使招标价格触底反弹。2020年 以来,储能EPC中标价格先降后升。2020年1月至2021年11月,储能EPC月平均中 标价格从2.15元/Wh下降至1.38元/Wh。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动力电池技术进步带动 储能电池协同降本,二是自2021年下半年开始配储常作为新能源并网的前置条件, 而届时储能盈利机制尚不明确,系统集成商多通过牺牲产品质量来压缩成本。2022 年以来,在上游锂电材料价格大幅攀升、共享储能等商业模式推广应用、电网对新 型储能安全性要求提升等多重因素作用下,储能系统和EPC中标价格均有所回升。目前储能系统报价在1.45元/Wh-1.65元/Wh左右;储能EPC报价因涉及不同的升压、 接网、外送工程,价格差异较大,EPC均价范围在1.6元/Wh-2.5元/Wh之间,部分 项目可能超3元/Wh。随着共享储能、独立储能等新兴模式的兴起,有望为储能构建 起合理收益,储能利用率低、盈利能力差等困局有望逐步破除,行业有望迈入发展 快车道。

图片

(二)新型储能规划规模逐级扩张

国家规划“十四五”新型储能累计装机 30GW 以上,5 年增长 9 倍以上。2021 年 7 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在《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发 改能源规〔2021〕1051 号)提出,到 2025 年,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 模化发展转变,装机规模达 30GW 以上。根据 CNESA 统计,2020 年底我国新型 储能累计装机仅 3.3GW。与规划目标相比,十四五我国新型储能累计装机容量将增 长约 9 倍。国网南网 2030 年新型储能装机规模或超 140GW。2022 年 8 月,国家电网董 事长辛保安在《求是》杂志发文称,预计 2030 年国网经营区新型储能装机容量达 到 1 亿千瓦(100GW),支持新型储能规模化应用。2021 年 5 月,南方电网在《南 方电网公司建设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1-2030 年)白皮书》中提出,“十四五” 期间推动新能源配套新型储能 20GW。预计南网“十五五”新增新型储能不低于“十 四五”规模,则 2030 年国网南网新型储能合计将超过 140GW。

各省新型储能规划规模进一步超预期,支撑“十四五”更高成长性。截止 2022 年 8 月,已有 14 个省市提出“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规划,2025 年累计装机目标 合计达 47.7GW,主要方向包括鼓励建设集中式共享储能、电网侧独立储能示范项 目等。山西、甘肃、青海三省规划储能规模最大,2025 年新型储能装机目标均达 6GW。2021 年以来,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如火如荼。新型储能作为电力系统灵活性资 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高比例新能源消纳的有力支撑,其发展有望持续加速。

(三)新型储能支持政策渐次铺开

2021 年以来,国家层面的新型储能支持政策加速出台。2021 年 7 月,国家发 改委、国家能源局在《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大力推进电 源侧储能项目建设,积极推动电网侧储能合理化布局,积极支持用户侧储能多元化 发展。2022 年 3 月,《“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明确技术攻关、试点 示范、规模应用、体制机制多方面举措,推动新型储能规模化、产业化、市场化发 展。2022 年 6 月,《关于进一步推动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和调度运用的通知》 明确了新型储能的市场主体地位,优化市场、价格和运行机制,引导行业健康发展。多省积极开展储能商业模式创新,扩大储能盈利渠道,支撑新型储能规模化应用。山东、青海等省积极探索共享储能发展模式,着力解决新能源电站配建储能利 用率低、经济性差等关键问题。河南明确提出 200 元/kWh·年新能源租赁储能容 量标准价格,具有指导借鉴意义;山东由省级电力交易中心按月组织储能可租赁容 量与需求容量租赁撮合交易,容量租赁费用根据国家电投研究院预测约 350 元 /kW·年。

电力市场化改革有望建立健全长期机制,为储能发展提供沃土。新型储能在电 力市场中的主体地位业已确立,在电力现货市场、辅助服务市场中的参与度快速提 升。在成本疏导方面,抽水蓄能已建立两部制电价机制,为新型储能成本疏导提供 借鉴。在价格机制方面,对于独立储能,一是电力现货市场最高限价逐渐突破,扩 大储能盈利空间。2022 年 8 月,广东电力交易中心《关于暂缓执行价格限制相关 条款的通知》提出,结合当前电力供需形势和一次能源价格水平,暂缓执行分类型 设置现货电能量报价上限和二级价格限值条款,以此确保有效发现现货市场价格, 调动发电企业发电积极性。二是在尚无电力现货市场地区,亦积极通过深度调峰辅 助服务等市场为储能提供支持。2022 年 8 月,《河南省“十四五”新型储能实施 方案的通知》提出,调峰补偿费报价上限暂为 0.3 元/千瓦时,每年调用完全充放电 次数原则上不低于 350 次,并研究开展备用、爬坡等辅助服务交易。对于用户侧储 能,受益于终端用户峰谷价差进一步拉大。2021 年 7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关 于进一步完善分时电价机制的通知》,要求合理确定峰谷电价价差,系统峰谷差率 超过 40%的地方,峰谷电价价差原则上不低于 4:1;其他地方原则上不低于 3:1。

(四)新型储能应用领域全面拓张

源网侧储能占据主要份额,分布式微网和用户侧储能具备增长潜力。根据CESA 统计,截至2021年末,中国电化学储能市场中新能源配储、电源侧辅助服务、电网 侧储能、分布式微网、用户侧削峰填谷五类场景的装机功率及规模分别为 1863.8MW/3649.2MWh 、 1574.5MW/2136.7MWh 、 1112.0MW/2252.4MWh 、 211.6MW/612.0MWh、403.7MW/2029.5MWh。从规模看,源网侧储能仍占据主导 地位,主要得益于2018年起储能支持政策的相继出台,大型储能项目由试验阶段进 入小规模应用阶段。从新增装机规模看,五类场景的装机规模分别为837.5MW、 532.3MW、401.0MW、28.0MW、45.8MW,同比增长22.37%、0.17%、25.63%、 273.33%、68.38%,分布式及微网和用户侧削峰填谷用储能得益于低基数保持快增 长。

图片

储能在西部地区配套风光大基地建设为主,在东部地区以用户侧削峰填谷为主。分区域看,新能源配储主要聚焦于内蒙古、青海、甘肃、新疆等风光大基地所在省 份,通常为发电集团自建或在省内租赁共享储能的容量,未来向着1500V高电压PCS 和液冷系统集成方案方向发展。调峰调频等电力辅助服务领域储能因其主要由第三 方投资,建设规模与地方配套政策的盈利机制密切相关,山东、山西、河南、河北 等政策机制领先省份储能建设积极。分布式微网与用户侧峰谷价差则主要聚集于东 部峰谷价差较大省份。

二、政策驱动大储发展,关注三大热点环节

2021 年 7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鼓励可再生能源发电 企业自建或购买调峰能力增加并网规模的通知》(发改运行〔2021〕1138 号), 指出我国可再生能源迅猛发展,但电力系统灵活性不足、调节能力不够等短板和问 题突出,提出超过电网企业保障性并网以外的规模初期按照功率 15%的挂钩比例、 时长 4 小时以上配建调峰能力,按照 20%以上挂钩比例进行配建的优先并网。自 此,全国多个省(市、区)纷纷提出新能源强制配储要求。

新型储能高成长贯穿“十四五”周期。目前国内大型储能需求主要应用于新能 源配储,考虑到“十四五”期间新能源的高速发展与新型储能机制的完善,独立储 能、共享储能等新型储能商业模式日趋成熟,且各省份将配储或租赁相应储能容量 作为新能源并网的前置条件,我们预计新增项目配储渗透率将快速提升,预计 2022-2025年达到30%、50%、70%、90%。功率配比方面,各省政策要求配储比 例为15%-25%,高比例逐渐成为趋势。展望未来,随着储能系统成本的下行与商业 模式的日趋完善,存量项目有望纳入配储考核。综上,我们预计2022-2025年国内 大型储能容量需求达6.4GW、14.0GW、24.7GW、42.4GW,对应12.7GWh、27.9GWh、 54.3GWh、106.1GWh,新型储能高成长性将贯穿“十四五”周期。

若充足配储,则新能源+储能在“十四五”尚难以实现平价。经测算,若按照 20%、4 小时配置储能,考虑光伏 LCOE 下降及储能 EPC 下降 30%至 1.4 元/Wh, 即使忽略充放电损耗、运维成本,2025 年光伏+储能度电成本仍将达到 0.393 元, 与全国平均燃煤标杆电价 0.37 元/kWh 相比,仍难以实现平价。

图片

考虑到“十四五”新能源配储无法平价,加之我国终端电价当前可能无法明显 上涨,故储能发展仍受成本问题牵制。在此背景下,应关注政策重点支持的热点领 域和应用场景。

(一)共享储能有望成为新能源配储主流模式

(1)以租代建,共享储能改善多方经济效益

新能源配储盈利机制不明确背景下,储能质量不高、利用率偏下的问题不容忽 视。2021 年以来,随着新能源并网提速,电网消纳压力骤增,各省相继出台新能 源场站配套 10%-20%功率、2 小时时长的储能设施,并将配储作为新能源并网的前 置条件,储能需求快速增长。然而,在电价机制与成本疏导机制尚未理清背景下, 已建储能项目大多仍未形成稳定合理的收益模式,强配储能并网项目利用率不高现 象普遍存在,行业发展步入瓶颈期。根据 CNESA 统计数据,2021 年国内规划、在 建新型储能项目规模达 23.8GW/47.8GWh,新增投运新型储能项目装机规模 2.4GW/4.9GWh,规划项目大量延缓落地反映出上述问题亟待解决。

以租代建,共享储能通过解决关键痛点有望成为新能源配储行业新模式。共享 储能是由第三方投资建设的集中式大型储能电站,通过向新能源电站进行容量租赁 并参与电力市场,支持新能源发展并获取合理收益。与新能源电站配建储能的分散 式发展方式相比,共享储能的优势主要体现在:(1)使用效果好,大容量有利于 电网调配;(2)安全性高,统一技术规范,提升安全标准与电池质量;(3)经济 性更好,配置于电网关键节点,直接响应省级电网调度需求,服务全网运行。对于满足电网运行条件的配建储能,可以转为共享储能参与电力市场交易,进一步打开 共享储能发展空间。

分主体来看,电网公司、新能源电站、储能运营商均能有所获益,因此我们认 为共享储能有望成本新能源配储的主流模式。

据我们测算,诚然配储影响新能源电站收益率,但共享储能模式明显优于新能 源电站配建储能模式。假设:(1)光伏电站单位投资额:4.1 元/W,首年光衰 2.5%,次年后每年光 衰 0.6%;(2)利用时长参数:年平均可利用小时数 1300h(实际大基地利用小时 数可能会更长,2021 年内蒙古光伏资源利用小时数超 1600h,新疆、甘肃、青海、 宁夏、陕西、山西Ⅰ类均超 1300h);(3)价格参数:上网电价为各省燃煤发电 基准价平均值:0.3664 元/kWh;(4)贷款参数:自有资金比例 30%,贷款利率为 4.5%,贷款年限 15 年。

模式一:新能源电站不配置储能。测算全投资收益率 6.39%,平均度电成本 0.32 元/kWh;自有资金收益率 9.43%,平均度电成本 0.33 元/kWh。模式二:新能源电站配建储能。假设新能源运营商自主配置 15%功率、2 小时 备电时长的储能项目,储能系统 EPC 均价取 1.7 元/Wh,假设光伏电站全生命周期内需要更换一次储能系统,更换价格取目前储能 EPC 均价一半对应 0.85 元/Wh, 测算全投资收益率 4.57%,平均度电成本 0.37 元/kWh;自有资金收益率 5.26%, 平均度电成本 0.36 元/kWh。模式三:新能源电站租用共享储能。国家电投研究院预计山东储能容量租赁费 为 350 元/kW·年左右,考虑到新能源配储后运营商盈利性较低,实际租赁合同签 订时存在部分折价,选取 330 元/kW·年进行测算,假设前 10 年容量租赁费不变, 10-25 年每年下降 10%,测算全投资收益率 5.16%,平均度电成本 0.35 元/kWh;自有资金收益率 6.50%,平均度电成本 0.35 元/kWh,收益率高于新能源电站配建 储能。

(2)风光大基地等消纳能力受限地区共享储能有望加速放量

风光大基地建设带动新型储能规模化需求。2021 年 11 月,国家发改委和国家 能源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印发第一批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 伏基地建设项目清单的通知》,其中共涉及 19 个省,总规模 97.05GW,风光比例 约为 4:6,并网时点集中于 2022 和 2023 年。2022 年 2 月,国家发改委、能源局 发布关于印发《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规划布局方案 的通知》,规划第二批风光大基地,根据方案计划以库布齐、乌兰布和、腾格里、 巴丹吉林沙漠为重点,以其他沙漠和戈壁地区为补充,规划总装机量约 455GW。风光大基地建设有望带来大型化、规模化新型储能需求。

一期风光大基地项目主要进行本地消纳和利用存量特高压线路外送,对新型储 能需求较少。特高压作为远距离、大容量、低损耗的输电方式,可有效解决区域电 能不平衡问题,为风光大基地消纳提供通道。截止 2022 年 6 月底,我国已建成“16 交 19 直”共 35 条特高压工程,而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的 2020 年度全国可再生能 源电力发展监测评价结果,除部分西南水电外送配套的特高压直流工程实现 100% 清洁能源外送外,绝大多数线路输送电量中的可再生能源占比不及 50%,清洁能源 输送潜力较大。而根据国家能源局统计,2019 年全国特高压输电线路的平均利用 率仅为 53%,其中特高压直流、交流输电线路利用率分别为 61%、33%,特高压 线路利用率仍有较大挖掘空间。国家能源局提出开发第一期 97W 风光大基地,可 利用存量特高压线路外送,加之已有火电机组配套运行,对调节资源要求较少。

二期风光大基地远离电网主干网架,配储或成为刚需。2022 年 2 月,国家发 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印发《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 光伏基地规划布局方案》,规划以库布齐、乌兰布和、腾格里、巴丹吉林沙漠为重 点,到 2030 年建设风光基地总装机量 455GW,通过特高压直流外送到东部负荷消 纳地区。但特高压直流因其采用晶闸管的技术特点,对输送电源稳定性有着较高要 求,运行过程通常需要搭配火电或储能等灵活性资源进行调节,以酒泉-湖南±800 千伏特高压直流为例,送电功率 800 万千瓦,配套电源规模达 1580 万千瓦,其中 风电 700 万千瓦、光伏 280 万千瓦,同时搭配燃煤机组 600 万千瓦才能正常运行。与一期项目相比,二期项目以新疆、内蒙古的荒漠隔壁为主,距离主网架距离更远、 火电资源相对匮乏,对储能需求进一步增强。以新能源配套 20%功率,2 小时备电 时长储能测算,二期风光大基地需配套 182GWh 储能。

风光大基地一期项目近乎全面开工,关注二期项目带动共享储能放量。国家能 源局 2022 年 5 月披露,第一批风光大基地进展顺利,已开工规模占比超 9 成,第 二批大型风光基地加快推进。共享储能有望以高利用率、以租代售降低新能源场站 初始投资压力等技术经济性优势,随着第二批大基地快速发展。

(二)电网侧关注独立储能和电网替代型储能

(1)独立储能有望获得两部制电价支持

独立储能深受政策支持,并网要求亦高。2021 年 12 月,国家能源局印发新版 “两个细则”,首次从制度层面明确储能的独立主体地位;2022 年 6 月,两部门 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推动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和调度运用的通知》,从 12 个 方面对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与调度运营做出规定,首次对独立储能进行官方定义, 即具备独立计量、控制等技术条件,接入调度自动化系统可被电网监控和调度,符 合相关标准规范和电力市场运营机构等有关方面要求,具有法人资格的新型储能项 目,鼓励符合条件的项目转为独立储能参与市场交易。通过参与多品种交易扩大收 入来源,以市场化方式发展新型储能。独立储能完全接受电网调度、广泛参与电力 市场(调峰、调频、爬坡等),自行挖掘盈利空间。此外,独立储能项目的质量要 求也会更高。以文山电力拟筹建的独立储能项目为例,梅州五华与佛山南海储能电 站建设均价分别为 2.81、2.79 元/Wh,高于目前所统计的 2.1 元/Wh 的 EPC 工程 均价,独立储能质量溢价显著。

图片

参考抽水蓄能定价机制,独立储能有望以两部制电价运行。2021 年 4 月,《国 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完善抽水蓄能价格形成机制的意见》(发改价格〔2021〕 633 号)给予抽蓄两部制电价机制。独立储能与抽蓄同为电网侧储能,功能非常相 近,我们认为独立储能也有望获得两部制电价支持:通过容量电价回收部分固定成 本,通过电量电价进行市场化盈利。2022 年 6 月,国家发改委《关于进一步推动 新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和调度运用的通知》更是明确提出,建立电网侧独立储能电 站容量电价机制,逐步推动电站参与电力市场;探索将电网替代型储能设施成本收 益纳入输配电价回收。但与抽水蓄能全成本纳入输配电价并给予 6.5%的资本金收 益率来确定容量电价相比,独立储能参与电力市场更广泛、盈利能力或更强,未来 成本纳入输配电价进行回收的比例或较抽蓄有所降低。

2022年独立储能规划与设计如火如荼,建设进度逐步提速。根据储能与电力市 场公众号统计,2022年上半年并网投运的独立储能电站2座、启动施工建设的项目 17个、进入/完成EPC和储能设备招标的项目64个,总计规模9.24GW/18.55GWh, 其中储能示范项目规划较大的山西、宁夏、湖南、湖北等省份推广进度较快。从项 目进度来看,处于规划/可研的独立储能电站18.9GW、EPC/设备采购阶段5.8GW、 建设阶段1.8GW、投运0.1GW,项目总规模26.6GW/53.6GWh,未来随着独立储能 相关机制的逐步落地,项目建设进度有望持续加快。

图片

特别地,共享储能与独立储能具有较多相似之处,在山东等地区已不作区分。我们认为,二者均具有两部制电价特征,但“容量补偿”的主要来源不同:共享储 能主要依托新能源电站支付的容量租金;独立储能主要来自于容量电价,而容量电 价会随输配电价征收,成本分摊至全社会。可以此予以区分。

(2)电网替代型储能有望纳入输配电价

电网替代型储能需求逐步显现。在某些场景下,建设储能比新建/扩容电网更加 便捷、经济,未来有望逐步通过配置储能的方式延缓/替代电网升级改造。例如,商 场/居民小区内电动车逐渐增多,而配电网扩容难度大、成本高,或通过建设储能满 足电动车充电需求,缓解电网改造压力。政策鼓励电网替代型储能发展。2022 年 1 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十 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在输电走廊资源和变电站站址资源紧张地区, 支持电网侧新型储能建设,延缓或替代输变电设施升级改造,降低电网基础设施综 合建设成本。2022 年 5 月,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关于进一步推动新型储能 参与电力市场和调度运用的通知》提出,探索将电网替代型储能设施成本收益纳入 输配电价回收。今年下半年将核定 2023-2025 年输配电价,电网替代型储能大概率 能够纳入其中。

(三)分布式及微网储能有望成为潜在增量

(1)海外户储高景气无虞,国内工商业经济性初现

俄乌冲突大幅拉高用电成本,海外小型户储高景气延续无虞。根据欧洲统计局 数据,欧洲天然气发电占比始终维持在 20%左右,电力市场对天然气价格敏感。2022 年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与俄乌冲突大幅推高天然气价格,进而推动电价大幅上涨。以 德国为例,2022 年 6 月日前电价达到 218.2 欧元/MWh,相较于 2021 年 7 月的 81.3 欧元/MWh 上涨 168.4%,用电成本大幅提升,叠加 PPA 电价下行,直接带动户用 储能市场高速发展。根据 HIS Markit 统计,德国作为户储装机第一大市场,占比达25.2%,美国、日本占比达 23.6%、17.9%,欧洲装机量合计占比达 40.4%,高用 电依赖叠加高电价、供电可靠性不足等多种因素驱动下,欧美日澳等多地区户用储 能景气度有望延续。

国内居民电价受到保护,而工商业峰谷价差逐步拉大,工商业储能有望加快增 长。相较于欧美高居民电价,国内居民电价仍保持较低水平,电力供应保障相对充 足,短期内仍不具备发展户用储能客观条件。根据国家电网统计,与可获得数据的 全球35个OECD国家比较,2019年中国销售电价每千瓦时约0.62元,约为各国平均 水平的60%,居民用电价仅高于墨西哥。而电力市场化改革下工商业用户峰谷价差 扩大,目前国内用户侧配储主要应用于工商业领域,通过峰谷价差套利降低整体用 能成本,根据各省最新的代理购电价格数据,2022年9月16个省峰谷价差扩大,21 个省市最大峰谷价差超0.7元/Wh,工商业配储降低整体用能成本效应愈发显著。

图片

储能成本下降有望带动工商业储能放量。据我们测算,以中国电价水平最高的 珠三角五市为例,假设:(1)储能系统技术与投资参数:EPC 价格 2 元/Wh,系 统容量年衰减 2%,每天完整充放电 2 次,预计使用年限 10 年,充放电效率 90%, 运维费用为每年收入的 5%。(2)价格参数:采用珠三角五城 5 月公布的一般工商业电价,夏季尖峰电价 1.7021 元/kWh、高峰电价 1.3672 元/kWh、平段电价 0.8156 元/kWh、低谷电价 0.3271 元/kWh。考虑全年运行 330 天(夏季 62 天、非夏季 268 天),夏季尖峰、高峰放电各 1 次+低谷、平段充电各 1 次,非夏季高峰放电 2 次+ 低谷、平段充电各 1 次,则全年平均充放电价差 0.8273 元/kWh,测算全投资收益 率 5.63%。若考虑贷款、税收优惠或地方储能安装或运行补贴后收益率将更高。若 仅改变储能系统投资成本参数,在 1.5 / 1.6 / 1.7 / 1.8 / 1.9 元/Wh 的 EPC 成本下, 测算全投资收益率分别达 12.83% / 11.11% / 9.55% / 8.13% / 6.83%。

(2)整县光伏推进下消纳压力初现,分布式光伏配储渐行渐近

2021年6月,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报送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 试点方案的通知》,分布式光伏整县推广的序幕拉开;2022年3月,国家能源局印 发《2022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提出继续实施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建设,因 地制宜组织开展“千乡万村驭风行动”和“千家万户沐光行动”,整县光伏、风机 下乡等建设如火如荼。

分布式新能源消纳问题日渐严峻,山东、河南等分布式光伏规模较大省份的消 纳率已出现下滑。根据全国新能源消纳监测预警中心披露信息,从光伏逐月累计消 纳率看,山东由2021年的99.1%下降至2022年1-7月的97.7%,下降1.4pct;河南由 2021年的99.9%下降至99.5%,下降0.4pct。从逐月数据看,在节假日等用电负荷低 谷时期消纳压力已经明显加大。2022年春节假期为1月31日至2月6日,2月用电量较 低,山东、河南2月光伏消纳率分别为92.5%、98.5%,明显低于全年平均水平。

户用分布式光伏考验配电变压器容量和线路载流能力,有望带动配电台区储能 需求放量。根据《2020 年国家电网公司年鉴》,2019 年国家电网公司供区农网户 均配变容量为 2.76kVA,假设单户农村屋顶铺设光伏 10kW,正午时分平均出力 8kW, 此时用电功率最多为 2.76kW,则会反送电 5.24kW,是户均供电有功功率(亦为户 均配变容量)的 1.9 倍,或超过变压器容量和线路载流能力限制。解决容量不足问 题存在三种思路:一是替换原有变压器和线路,进行扩容。由于“十二五”、“十 三五”我国大力推进农网改造,农村地区配网设备还远未达到使用寿命,因此该方 法经济代价较大,较少采用。二是新建变压器和线路(可以与原低压供电线路相连, 也可单独与分布式电源相连、实现专线专变并网),分担反送电潮流。该方法解决 本电压等级容量不足问题,但要关注上级变压器容量是否充足,若不足还需要对上 级变压器进行扩容,而为应对峰值功率新建变压器及线路,经济性难以满足。三是 配置储能,降低反送电功率。通过配置储能既可以使分布式光伏整体出力更加平滑 可调度,增加本地消纳能力,有望成为整县推进新能源消纳新思路。

三、产业链百花齐放,龙头企业率先受益

储能建设参与企业渐多,产业链百花齐放。从需求端看,目前储能需求主要集 中于两大电网、五大六小等发电集团的大型储能与新能源运营商、工商业企业等分 布式及微网储能,市场需求较大。从供给端看,储能系统集成商呈现百花齐放格局, 能源建设集团、大型设计院、电网产业公司、电池企业、逆变器企业、组件企业、 风机主机厂、电力电子企业等纷纷入局,不同企业通过差异化战略竞争市场,行业 格局较分散。从产业链看,各类型企业依托自身优势切入储能赛道,抢占行业高速 发展红利。

(一)永福股份:迈向新能源+储能的电力综合服务商

公司具备电力行业全产业链系列资质,支撑公司业务全面拓张。作为国内唯一 一家自主上市的能承担大型发电、输变电业务勘察设计的民营企业,公司同国家电 网公司、大型发电集团等30多家大型国有企业及其下属公司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 关系,在分布式能源站、海上风电、光伏发电、特高压等领域积累了丰富项目经验。公司拥有电力设计最高资质等级—工程设计(电力行业)甲级资质,具备领先的发 电(核电、燃气发电、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及新能源)、电网(包括特高压在内 的全电压等级)、综合能源、智慧能源、储能等电力能源系统集成解决方案能力, 资质全面支撑公司业务全国扩张。

民营勘察设计龙头企业加速向电力能源综合服务商转型,“新能源+储能”产业 链生态日益完善。2020年12月宁德时代受让公司8%股票成为第二大股东,双方合 作持续深化,2021年2月合资设立时代永福,聚焦智慧能源与新能源产业,共同研 发“光伏+储能”核心技术,2022年6月与启迪设计全资子公司嘉力达合资成立永福绿能,正式进军户用光伏开发市场,2022年7月公司基于轻资产运营需求向宁德时 代转让时代永福股权,更加聚焦绿色能源开发与数字能源服务领域。此外,公司近 一年不断开拓业务边界,投资一道新能源开展分布式光伏合作、投资索英电气合作 储能集成产品研发、入股上海快卜新能源融入宁德时代光储充检项目,将公司数字 化技术与产业链融合,实现公司向电力能源综合服务商转型。

风光储EPC齐发力,业务步入加速兑现期。公司EPC业务贴合新型电力系统建 设方向,聚焦于风光储等新能源领域,2016年起EPC业务占营收份额逐年提升,2018 年和2019年占比分别达到62.30%、82.72%,2020年受疫情影响,EPC工程进度放 缓,收入有所下降,新签项目订单业绩未能充分释放。2021年随着疫情缓和EPC进 程加快,单项业务贡献营收12.62亿元,同比增长101.34%,占营收比重达80.50%, 同比提升16.56pct。毛利率方面,2021年公司整体毛利率21.99%,同比下滑5.36pct。2022年上半年同样实现高速增长,EPC业务实现营收7.65亿元,同比增长82.86%, 毛利率受成本端上涨有所承压。

优秀资质与民营机制体现风光储项目拿单能力,海上风电(2022上半年)、户 用光伏(2022下半年)、储能(2023)先后共振。同时,宁德时代作为第二大股东 有助于帮助公司加速完成迈向设计-开发-安装-运维全流程数字化的新能源服务商,风光储订单放量与数字能源模式稀缺迎来戴维斯双击。

(1)风电:与荷兰SPT合作吸力桩技术在海风加速平价下有望大规模应用于海 上风电基础。目前公司该技术已成功应用于福州长乐外海AC区海上风电场基础施工 及吸力式导管架贯入技术服务,中标金额合计0.83亿元。2022年2月,公司公告作为 联合牵头人中标平潭外海100MW海上风电场项目EPC项目(5*8MW+6*10MW), 其中归属于公司金额为4.33亿元,该项目再次采用吸力桩技术凸显公司技术优势。

(2)光伏:集中式与分布式户用齐发力。公司与宁德时代合作开发宁德时代厂 房屋顶光伏项目以满足其清洁能源需求,与启迪设计全资子公司嘉力达合资成立永 福绿能,以“设计标准化+产品工业化+运维智能化”创新户用光伏商业模式,将传 统EPC转变为产品化、标准化,提升周转率与盈利性,满足整县光伏规模化、低成 本开发需要,项目储备丰富。

(3)储能:作为宁德时代上下游一体化布局的重要环节,公司与龙头企业合作 高度协同与互补,共同打造储能行业护城河。宁德时代凭借规模优势和品牌竞争力 与全球范围内众多企业展开合作,储能方面先后与星云股份、科士达、易事特、国 网综能、福建百城新能源、永福股份等行业龙头入股成立合资公司,全面切入风电、 光电等发电侧储能、储充电站等电网侧储能和充电桩、家用储能柜等用户侧储能, 共同发力布局储能全产业链。目前在手示范项目包括为国网时代华电大同热电储能 工程并提供全过程咨询服务,为宁德霞浦储能项目数字化技术服务,实现储能站设 计、施工、移交、运维等全生命周期数字化服务。公司作为宁德时代储能产业链关 键一环,2022年下半年随着国内大型储能需求放量,公司有望凭借从设计到运维的 全产业链优势,叠加宁德时代支持实现储能业务加速拓张。

(二)南网科技:“储能+”全面精通,智能电网设备乘势而上

两次重大重组,南网赋能实现业绩腾飞。南网科技前身为1988年成立的广华实 业,2004年经南方电网同意由全民所有制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2017年,广东电网 剥离公司原代理的电力进出口业务及收取核电补偿费业务,并入广东电科院市场化 运营的电源侧技术服务业务,更名为能源技术,完成第一次资产重组。2019年,广 东电科院将下属的涉及新能源技术的相关部门划转至公司旗下,包括智能电网所、 直流输电 与新能源所、超导技术研究所、储能技术研究所、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 所,完成第二次重大重组,业务结构不断完善。2020年公司更名为南网科技,2021 年正式登陆科创板上市。

图片

“技术服务+智能设备”两线齐发,电力重点赛道大显身手。公司核心业务覆盖 新型电力系统关键环节,目前已形成技术服务和智能设备两大业务体系,包括储能 系统技术服务、试验检测及调试服务、智能监测设备、智能配用电设备和机器人及 无人机五个类别,产品布局电源侧、电网侧和用户侧各环节。公司电源清洁化和电 网智能化主线契合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趋势,主营产品智能设备、新型储能等卡位电 力系统发展重点赛道,未来成长空间广阔。

储能EPC放量在即,多元业务前景广阔,自建产线有望进一步加强成本管控。2021年公司公司智能监测设备、智能配用电设备、机器人及无人机、试验检测及调 试服务、储能系统技术服务收入分别为2.28/2.12/1.86/3.13/1.91亿元,占比16.46%、 15.31%、13.43%、22.60%、13.79%,毛利率分别为31.11%、25.52%、30.78%、 40.9%、27.29%。其中储能系统技术服务主要包括集成服务与调试技术服务,2021 年该业务整体毛利率较高主要系部分EPC项目进展放缓、毛利率较高的调试技术服 务收入占比增加所致。2022年公司对内部组织结构及考核分部进行划分,明确新能 源装备、电源、试验检测、机器人、智能成套设备和智能终端六大事业部,其中新能源装备即储能业务实现营收1.94亿元,毛利率17.30%。同时,公司布局建设1GWh 储能PACK产线,成本控制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

集成服务与技术服务齐发力,承接多个火储联调、独立储能等标杆项目,技术 实力行业领先。公司深耕电力行业多年,对源网侧生态和储能需求有更充分了解, 能为用户提供从源头设计规划到终端运维检测的全产业链整体解决方案,用户粘性 高、项目获取能力强。公司注重研发力度,集成服务方面:基于电网理解自研EMS 系统,重点设计“智能热管理+集中式多传感”的电池系统集成方案,掌握系统设计、 建模仿真、热管理、火灾自适应预警在内的多项核心技术,集成产品处于行业领先 地位。技术服务方面:公司同时拥有“电网特级调试资质”和“电源特级调试资质”, 具备提供电力能源系统从电源、电网到用户侧的全产业链技术服务能力。此外,公 司相继承接全球首例由电化学储能系统黑启动9F级重型燃机项目、全球首个±10kV、 ±375V、±110V多电压等级多端交直流混合配电网项目,技术实力广获认可。

图片

南网“十四五”储能持续发力,公司储能业务市场空间持续突破。根据《南方 电网“十四五”电网发展规划》,“十四五”期间推动新能源配套储能2000万千瓦。假设十四五期间,广东省新增新能源配套储能占南网规划的1/3(与新能源装机占比 一致),电源和电网侧储能占比76%,储能时长在2h,储能系统单位成本1.5元/Wh 测算,同时假设公司在广东地区储能项目的市场占有率为35%,对应“十四五”期 间公司储能系统技术服务的收入规模为53亿元,而如果考虑公司优质技术服务带动 业务拓展至南方电网其他省份,储能项目技术服务市场空间有望进一步打开。在手订单充沛,潜在订单潜力较大。(1)在手订单方面:2022年以来,公司 相继中标广东台山电厂量灵活性改造 EPC、阳江沙扒海上风电储能电站 EPC 项目、 广西南宁武鸣50MW/100MWh共享储能电站项目EPC、广东金湾发电3、4号机组 AGC混合储能辅助调频EPC等多个共享储能与火储联调EPC项目, 在手订单充沛。(2)潜在订单方面:根据南方电网旗下调峰调频公司置入的文山电力公告,调峰调 频公司拟在 2023 年前建成佛山南海(300MW/600MWh,2.79元/Wh)、梅州五华 ( 70MW/140MWh , 2.81 元 /Wh ) 等 三个百兆瓦级储能电站, 合 计 规模达 470MW/940MWh,公司有望承接文山电力部分EPC或系统集成与检测服务。

加码布局储能产业链,长期有望迎来量利齐升。2021年以来公司发布多批次电 池组招标公告,其中2022年7月发布的022-2024年储能电池单体框架协议总量尤为 显著,项目共采购0.5C磷酸铁锂电池单体5.56GWh,共有湖北亿纬动力、力神、宁 德时代、海辰新能源、中创新航五家公司中标,彰显公司未来强劲需求。此外,公 司公告布局建设1GWh储能PACK产线,进一步管控成本,未来储能项目有望迎来量 利齐升。

(三)阳光电源:大型集中式 PCS 龙头企业,充分受益大储高成长

立足逆变器领域龙头企业,产品拓展强化多业务布局。公司成立于1997年,专 注于逆变器的自主研发与制造。公司依托逆变器产品及电力电子领域优势向下游应 用延伸,2013年公司拓展电站业务;2014年,与三星SDI合资建厂布局储能电池与 集成业务。2018年以来公司储能PCS与系统集成出货量稳居国内前五,龙头地位稳 固。近年来,公司积极拓展新业务,业务布局覆盖光、风、储、电、氢五大新能源 板块,打造全生命周期的新能源解决方案集成商。

产品齐全满足多元化需求,迭代创新构筑差异化优势。公司以集中式大型逆变 器产品起家,技术积淀深厚,近年来公司持续加大各类型逆变器产品研发,目前逆 变器产品涵盖各电压等级光伏逆变器、储能逆变器与储能系统集成,其中光伏逆变 器产品涵盖集中式、组串式及户用逆变器等解决方案,功率覆盖3-8800kW,满足全 场景多元化需求。根据Wood Mackenzie数据,2021年公司光伏逆变器全球市场份 额近21%,仅次于华为位居全球第二。储能业务依托于公司在交直流变换领域的技 术优势,产品覆盖储能PCS、EMS等储能核心设备与集中式、工商业、户用储能系 统集成方案,满足辅助新能源并网、调频调峰、需求侧响应、微电网等需求。

储能需求旺盛带动营收高增。公司业务主要包括电站系统集成、光伏逆变器、 储能逆变器、风能变流器与光伏电站发电五大板块,2022年H1分业务营收 59.33/28.77/23.86/4.01/2.89亿元,同比+65.21%/6.98%/159.33%/-15.8%/29.05%。储能逆变器受益于国内与海外储能需求放量增速强劲。毛利率方面,2022年H1光伏 逆变器、电站投资开发与储能系统三大主要业务板块毛利率32.51%/15.74%/18.37%, 同比-5.64pct/+2.74pct/-2.86pct。逆变器毛利率下滑主要系原材料价格高涨与疫情影 响下运费上升影响。预计2022年下半年随着海外与户用逆变器发货量的提升、上游 原材料价格向需求端传导会使逆变器毛利率状况有所改善。

图片

渠道端: 共享海外渠道,客户粘性不断提升。2017年起公司加大海外市场销售 力度,聚焦B端地面电站与大型工商业客户,2020年起公司加大海外分布式与户用 渠道变革,加强与地区渠道商合作。目前,公司已在海外建成20余家分子公司、70 余家全球服务中心、180余家授权服务商,全球化出海战略不断落实,有望充分享受 海 外 高 毛 利 率 发 展 红 利 。2018-2021 年 , 公 司 逆 变 器 产 品 海 外 出 货 量 4.8W/9GW/22GW/29GW,同比增长45.5%/87.5%/144.44%/31.82%,海外营收占 比达32.39%/78.12%/29.02%/59.38%。毛利率方面,2018-2021年公司海外毛利率 为48.49%/40.56%/35.16%/27.09%,较国内高27.24pct/22.42pct/18.57pct/8.01pct。2022年,公司与澳洲知名分销商Solar Juice签署2GW储能与光伏供货协议;为英国 提供27MW/30MWh光储融合项目;在东南亚、中东、北非、南非等新兴市场积极设 立子公司及售后服务网点,有望共享渠道,持续拓宽客户粘性。

国内大储高成长背景下增长潜力可期。公司储能PCS主要聚焦海外市场,根据 CNESA数据,2021年公司储能PCS全球出货超2460MW,位居国内第一,国内新增 装机176MW,国内与全球龙头优势显著。系统集成方面,2021年公司储能系统全球 出货量近3GWh,已连续6年位居中国储能系统集成市场出货量第一名,国内出货 577MWh,仅次于海博思创、电工时代、新源智能位居第四。公司储能产品主要聚焦于大型光储电站与工商业储能电站,22年下半年随着国内大型储能放量与海外大 储市场开启,公司储能业务有望迎来加速期。

(四)科华数据:技术为王,双子星战略开启新征程

以数据中心与智慧电源为基,新能源业务蓬勃发展。公司前身于1988年在福建 漳州成立,至2006年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UPS制造商之一;2007年公司依托已有的 电力电子技术推出光伏逆变器、风电变流器,进入新能源领域;2010年在深交所上 市,聚焦高端电源、绿色数据中心、新能源三大产品线;2016年公司在北上广自建 数据中心,推进云基础服务并全国布局;2019年向智慧电能综合管理服务商转型, 风光储等新能源业务加速拓展;2020年剥离充电桩业务聚焦数据中心主业发展;2021年成立全资子公司厦门科华数能科技有限公司,打造以“科华数据+科华数能” 为主的“双子星”发展战略。公司成立30余年来始终立足电力电子核心技术,以数 据中心和智慧电源板块为基,光储逆变器、储能系统等新能源业务蓬勃发展。

新能源板块聚焦光伏及储能领域,厚积薄发开启第二成长曲线。公司新能源产 品主要包含光伏逆变器、光伏离网控制器、储能变流器、离网逆变器等产品及系统 解决方案。其中储能产品已应用于电源、电网、用户及微电网等全场景领域,在火 电调频、可再生能源并网、节点储能、数据中心、光储充检系统、智能家用光储等 场景经验丰富。根据CNESA统计数据,公司2021年中国企业全球储能中大功率PCS 出货量排名第二,仅次于阳光电源,龙头地位凸显。

双子星战略支撑三大业务齐发力。为响应公司发展战略,2020年公司对业务进 行调整,目前主要包括数据中心(产品+IDC服务)、智慧电能和新能源行业三大板块,2022H1分业务营收13.13/4.51/4.14亿元,同比-6.09%/-8.25%/+40.42%,新能 源产品受双碳目标驱动下光储行业景气高增,业务实现快速增长。毛利率方面,三 大业务2022H1毛利率29.79%/34.37%/27.00%,同比-1.20pct/+6.75pct/+3.51pct, 数据中心与新能源业务毛利率下滑主要系原材料价格高企与产品结构调整。2022年 上半年受疫情与经济周期影响,传统主业有所下滑,新能源产品通过积极拓展渠道, 传统业务有望重回景气周期,新兴业务仍将保持高速发展。

图片

渠道端:海外渠道逐步铺开,充分享受出口高毛利率红利。近年来,公司逐步 拓展海外销售渠道,目前已在美国、法国、意大利、波兰、巴西、澳大利亚、印度、 越南、沙特、印尼等30多个国家设有营销和服务团队,与当地集成商建立采购关系, 全新一代250kW组串式逆变器在乌克兰、越南、波兰、巴西等国成功应用并得到客 户认可。据IHS Markit统计,公司2020年三相大功率(>501kW)光伏逆变器出货量 全球排名第九、亚洲第六,海外市场开拓蓄势待发。从同类企业盈利情况看,阳光 电源、锦浪科技、固德威逆变器产品海外市场毛利率均显著高于国内,虽然近年来 海外市场毛利率有所下滑,国内受分布式光伏带动的组串式及微逆需求影响毛利率 有所提升,但海外业务仍较国内高10%以上毛利率,公司有望受益于前期渠道构建, 持续开拓海外业务享受海外盈利红利。

产业链:纵向深化拓展核心客户,横向合作产业链协同共赢。2021年以来,公 司加大产业链协同合作力度,纵向层面:公司深化与能源央企等大型国企合作关系, 先后与国投新能源、国网综能达成战略合作,深耕国内电源侧与电网侧大型储能市 场;与地方性国企广州恒运深度合作开发华南地区储能项目;与东方国际、中机国 际等大型国企合作出海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横向层面:公司与亿纬锂能、中天科 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保障电芯等关键原材料供应能力,通过强化产业链协同合作, 进一步拓展市场份额,打开成长空间。

受益于先进技术与早期布局市场的先发优势,公司储能PCS与系统集成出货量 全球名列前茅。根据CNESA数据,2021年公司储能PCS及系统在国内装机与全球 出货量上均名列前茅,其中国内新增装机中储能PCS供应546MW,仅次于上能电气, 储能PCS全球出货量1410MW,仅次于阳光电源。从系统集成的角度看,公司仍主 要聚焦于国内市场,21年国内市场系统出货量约560MWh排名第五,海外市场仅 90MWh。我们认为,随着上半年国内大型储能备案、招标进度超预期,全年需求高 增已成定局,下半年国内有望迎来投运高峰,对PCS及系统需求进一步加大,而公 司作为国内一流的储能系统供应商,项目案例得到能源央企等大客户认可,未来有 望充分受益行业景气需求。根据公司中标公告与北极星储能网,公司近期中标储能 系统成套设备2.31亿元、预中标宁东基地新能源共享储能电站示范项目一期 100MW/200MWh工程EPC总承包3.50亿元(均价1.75元/Wh),在手订单充沛支撑 公司新能源业务放量。

发力欧美户储市场,打开成长新空间。公司自2015年推出SPH系列逆变器产品 进入欧洲、澳洲户用储能市场,逐步积累客户资源与市场口碑。目前公司海外市场 主要以光伏逆变器、储能变流器、光储一体化产品及储能微网系统为主,2022年推 出iStoragE系列光储一体机以满足海外户储需求,新产品有望借公司成熟海外渠道 迅速打开欧美户储市场,形成业绩增长新支点。

(五)科士达:双轮驱动,光储业务再添发展新动力

UPS龙头,新能源业务高速增长。公司成立于1993年,致力于UPS设备研发与 制造,自2000年起公司连续21年位居UPS销量国内第一;2005年起公司依托UPS 同源技术推出光伏逆变器,进入新能源领域;2010年在深交所上市,确定以数据中 心和新能源为核心的双轮驱动战略布局;2019年公司与宁德时代合作成立时代科士 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储能PCS、储能PACK、充电桩与光储充一体化 产品,合作推出户储一体机,发力欧美户储市场。2021年公司收购时代科士达31% 股份,持股合计达80%实现并表。公司充分利用逆变器与UPS同源技术优势,在UPS 业务稳定扩张的基础上,新能源板块布局进入收获期,光储业务高速增长。

新能源板块以逆变器切入光储系统,打通系统集成全链路解决方案。公司光储 产品主要包含光伏逆变器、储能变流器产品以及光伏逆变器一体化解决方案、户用 储能一体化解决方案、工商业储能集装箱系统等系统解决方案。其中储能产品已应 用于电源、电网、用户等多场景领域。解决方案覆盖火电调峰调频、新能源平滑出 力、电网侧储能、退役电池梯次利用等多领域。

图片

双轮驱动战略,数据中心业务稳定发力,新能源业务高速增长。2019年起公司 对业务进行调整,将UPS、精密空调等业务并入数据中心产品,目前主要业务包括 数据中心产品、新能源产品两大板块。2022H1年分业务营收10.48/4.54亿元,同比 +7.29%/134.90%,其中光储逆变器及系统与电动汽车充电桩业务增速分别为 160.00%/98.08%,新能源产品充分受益于行业景气度高增,业务实现快速增长。毛 利率方面,2022H1分业务板块毛利率30.93%/27.55%,同比-1.74pct/+2.38pct,其 中光储逆变器及系统与充电桩毛利率25.85%/21.13%,同比+6.41pct/-3.39pct,光 储逆变器毛利率提升主要系较原材料成本传导完成、高毛利率海外市场持续扩张。公司数据中心业务长期稳定增长,2021年以来随着公司新能源业务布局初见成效, 新能源业务触底回升,进入高速发展快车道。

产品端与渠道端:认证提速,海外渠道布局初见成效。渠道方面:公司作为全 球UPS行业领先企业,依托UPS现有成熟渠道,同时积极开拓海外光储集成商与安 装商渠道,推动光储产品快速渗透。产品方面:公司采用宁德时代电芯的BluE系列 产品已在欧洲多家知名集成商官网上线销售,成功进入当地集成商供应体系,有望 充分享受欧美户储高成长红利。此外,公司加快海外产品认证,目前已在欧洲、澳 洲、东南亚等地获得准入凭证。据IHS Markit统计,公司2020年逆变器出货量全球 排名第十;据CNESA统计,2021年公司储能PCS全球出货量排名第十、2021年国 内系统集成商中储能系统海外出货量第四,海外渠道布局成效凸显。

产业链与产能:携手宁德时代,发力海外户用储能。2019年公司与宁德时代合 资成立时代科士达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经过股权收购后目前公司持股80%。公司 深化与宁德时代合作关系,在电芯保供与采购成本上方面保持较强优势,此外公司 产能加速建设,目前时代科士达一期2GW PACK产线已实现投产,二期项目加速推 进,充分保障公司交付能力。

(六)盛弘股份:海外工商业储能与国内大储厚积薄发

深耕电力电子十五载,技术同源引领四大业务。公司成立于2007年,起步阶段 专注于电能质量领域中有源滤波器(APF)的研发和设计,2008年推出国内首款模 块化APF产品;2012年公司以APF硬件技术平台为基础,推出静止无功发生器(SVG), 形成以APF和SVG等电能质量产品及相关技术为发展基石不断拓展业务的发展战略;2010年涉足新能源领域,推出光伏逆变器及储能变流器;2011年研制并推出电动汽 车充电桩模块;2016年以来,公司确立以电能质量设备、电动汽车充电桩、储能微 网、电池化成与检测四大业务为主的发展战略。

四大业务齐驱业绩增长,市场需求高涨推动储能释放弹性。2022H1公司电能质 量设备、电动汽车充电桩、化成与检测设备、电能变换设备营收2.09/1.30/1.03/0.81 亿元,同比+27.52%/+54.50%/+104.46%/-4.04%,电能变换设备板块即逆变器与储 能集成产品小幅下滑主要系国内大型储能盈利性下滑、海外受疫情影响导致新能源业 务 推 广 进 度 放 缓 所 致 。毛 利 率 方 面 , 四 大 业 务 2022H1 毛 利 率 52.38%/35.54%/35.52%/44.90%,同比-2.50pct/-5.73pct/-10.92pct/+6.08 pct,新 能源业务通过调节产品结构、提高海外营收占比带动毛利率提升。

图片

电能质量技术雄厚切入逆变器领域,先发优势及产品创新支撑储能业务发展。公司以电力电子技术为基础,2010年进入光伏及储能PCS领域,产品相继获得ETL、 TUV、CE、SAA、UL等多家国际权威认证机构的认证与测试,技术与资质优势凸显。业务布局方面,公司储能业务已覆盖全球五大洲、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储能项目 应用超过1000个,全球装机容量超过1GW,具备丰富的储能项目经验。根据CNESA 数据,2021年中国储能PCS提供商国内新增投运装机约160MW、全球新增投运装机 480MW,均排名第六。在产品创新方面,公司优化创新模块化储能变流器,首创多 分支储能变流器,可解决电池大规模成组利用所导致的电池不一致性、环流性问题。目前,大型储能电站具有容量大、电芯数量多、安全要求高等特点,对运行过程中 电芯一致性要求严苛。公司多分支储能变流器将多组电池分散接入储能变流器,减 少电池簇并联,降低电池损耗,可进一步提升大型储能系统的安全性能与效率,此 外公司丰富的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项目经验及行业领先的逆变器产品力,支撑储能 业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