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产业规模近2200亿,正回归高速增长

我国网络安全产业正回归高速增长区间。近日发布的《中国网络安全产业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21年我国网络安全产业规模约2000亿元,较2020年增长16.6%,预计2022年产业规模近2200亿元,增速约为13.9%。





网络法治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近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布《新时代的中国网络法治建设》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全面介绍了中国网络法治建设情况。进入新时代,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中国将依法治网作为全面依法治国和网络强国建设重要内容,努力构建完备的网络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网络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网络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网络法治保障体系,网络法治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

截至目前,我国已制定出台网络领域立法140余部,基本形成了以宪法为根本,以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地方性法规、地方政府规章为依托,以传统立法为基础,以网络内容建设与管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等网络专门立法为主干的网络法律体系,为网络强国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





供需发力 产业营收能力逆势上扬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中国网络安全产业创新发展联盟副理事长余晓晖表示,在电信、医疗等重点行业安全投入增加的带动下,我国网络安全产业将长期保持高速增长。产业联盟、协会等的生态集聚效应不断增强,也将驱动龙头企业初步形成,人才、资金实力增强。


“我国网络安全产业面临良好的发展态势。”中国科学院院士尹浩分析,数字化衍生出安全新形势、新需求,驱动安全界限不断向网络物理融合空间拓展,推动安全需求迭代升级。网络安全产品向定制化、轻量化、场景化方向快速发展。网络安全保险有望成为网络安全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行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筑牢安全屏障。虽受疫情影响,但行业整体的投融资热度不减。在安全企业内在成长价值的驱动下,投资机构对安全行业长期看好的趋势不变。


图片


《报告》显示,近年来,新冠疫情对国际IT和互联网行业业务发展均造成一定影响,但主要网络安全企业营收能力仍实现逆市上扬,企业总体实现了良好发展。2021年,我国大部分上市企业的营收都保持增长趋势,21家网络安全上市企业2021年平均营收为18亿元,平均增速达到21%,较2020年不足14%的同期水平有所回升。此外,21家上市企业中,有7家企业2021年营收增速超过30%。





蓄势起跑 产业总体需求仍有待激发


供需两侧共同发力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关键。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张云明介绍,在供给侧将推动传统安全产品服务提质升级,强化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物联网等新型融合领域安全供给,着力提高安全服务占比。在需求侧坚持以安全能力建设为抓手,落实安全漏洞管理、数据分类分级、工业互联网安全分类分级、车联网网络安全等要求,督促企业补齐安全短板,推进中小企业安全数字化转型,激发市场有效需求。


《报告》显示,目前,我国网络安全产业下游客户仍以政府、电信、金融业等重点行业为主,来自上述行业的营收合计占比接近60%。其中,政府行业采购占比最高达到24%,新兴行业与重点行业之间需求发展不均衡。产业总体需求仍有待激发。


奇安信科技集团董事长齐向东介绍,目前,我国网络安全能力处于全球第一梯队位置。网络安全产业还处于高速增长的初级阶段,需求旺盛不会收缩,但供给侧依旧面临着挑战。我国政企客户网络安全建设预算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比如,根据美国白宫公布的2023财年预算提案,非国防联邦机构的网络安全预算占IT预算比例达到16.57%,而我国的政企机构的网络安全投资占比仅在3%左右,有巨大的上升空间。


图片


“2023年我国网络安全产业或将出现爆发趋势。数字化越深入,安全越要关注。未来,大数据、5G、云计算等技术的深入应用,会给千行百业带来各种安全威胁。尤其随着信创、智慧城市、智能制造、数字企业等重要布局的全面展开,网络安全防护将变得越来越复杂。一旦出现纰漏,风险就会迅速扩散,给人民生活、企业经营、国家安全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随着我国数字化不断加快,网络安全的底板作用也会进一步凸显,或将在今年迎来大爆发。”齐向东说。

IDC预测,到2026年,中国网络安全支出增速位列全球第一。2022年全球网络安全总投资规模为1955.1亿美元,并有望在2026年增至2979.1亿美元,五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1.9%。IDC 最新数据显示,到2026年,中国网络安全支出规模预计接近288.6亿美元,五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18.8%。

网络和数据安全产业是维护网络空间安全的重要基础,产业的质量和水平决定着国家网络和数据安全保障能力的高低。张云明表示,与实现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目标相比,与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求相比,我国网络安全产业还有较大差距,数据安全产业处于蓄势起跑阶段,加快发展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