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甘肃省清洁能源行业协会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大概率维持两位数增速,制造业投资或成稳增长核心变量

  • 2023-06-25

2022年,在我国经济面临三重压力且稳增长诉求强烈的背景下,制造业投资有望超过基建、地产等投资,成为稳增长的核心变量。宏观经济的结构性转变与产业政策坚持先立后破,使得制造业将从一个顺经济增长的带动变量转变为经济增长的驱动变量,而房地产仅将起到经济托底的稳定器作用。

 

从固定资产投资的结构看,制造业贡献最大。2022年1-4月,制造业投资增长12.2%,其中制造业企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7%,占全部制造业投资的比重为43.1%,比2021年同期提高1.8个百分点。值得注意的是,1-4月,高技术制造业投资累计增长25.9%,延续前期两位数增速的高景气度,例如,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30.8%、29.4%。


图片

 

当前,我国制造业正处在新一轮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制造业投资作为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的主引擎,有望成为新制造稳增长的最强变量,2022年制造业投资大概率还将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速。未来,在“新制造稳增长”格局下,制造业投资将替代传统的基建、地产投资,成为经济的核心驱动力,具体来看,制造业投资有两条主要逻辑:


其一是制造业供给端补短板,主要表现为制造业强链补链,以链长制为抓手,政府参与协调并衍生大量制造业投资。


其二是经济结构转型过程中的产业基础再造,主要表现为产业的“两化改造”,分别是产业新能源化和产业智能化,产业基础再造将使企业的投资行为发生变化,企业的资本开支将不再拘泥于原有产业的盈利,而将在更大程度上受到产业转型趋势的推动开展跨产业投资。

 

由于制造业投资涉及行业众多,覆盖的资本类型多样,其影响因素也较为复杂,包括但不限于经济景气度(PMI)、外贸链条韧性(工业出口交货值)、利润水平、金融可获得性(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制造业股权融资)等。因此,无论从行业、投资类型,还是影响因素预测,制造业投资都将面临诸多约束和挑战。为把握新制造稳增长背景下的制造业投资特征,需充分捕捉中观变量的高频信息。市场往往跟踪传统中观变量来观测稳增长,如螺纹钢、水泥、工程机械等,而这些变量与地产、基建相关性较多,当稳增长的载体发生变化时,更应该关注与制造业投资相关性更强的变量,例如以下3个高频变量:热卷与螺纹钢价差(卷螺差)、百城工业用地供给面积和金银比。


图片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健康度的体现,但其信贷需求长期未得到有效满足。我国经济正由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型,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更加注重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着力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相比于基建、地产投资受逆周期政策主导,制造业投资的提升需要依靠实体部门的内生动力,即必须源自真实的利润、下游需求驱动或供给短缺拉动。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提升,但从资金逐利性及银行营利性角度,传统央行数量型调控工具在传导过程中,商业银行信贷投放往往偏好风险更小、总体投资回报率更高的基建、地产领域,而没有有效流入制造业,制造业信贷需求未得到有效满足,货币政策流动性外溢时,制造业才能得到相对充足的资金支持。整体看,金融对制造业的支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

发挥信贷政策的结构性引导作用。如在宏观审慎评估体系(MPA)内增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和信用贷款专项指标,并不断提高考核强度;人民银行和银保监会持续强化信贷结构调控,着力推动制造业中长期贷款高速增长。近年来,我国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速大幅提高,明显高出整体信贷增速。2020年末,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5.2%,较2019年末的14.9%大幅提高逾20个百分点,也明显高于整体信贷增速的12.8%;2021年末增速31.8%,保持在30%以上高位,其中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达32.8%。


2

信贷政策多维度支持高技术制造业。例如,2021年3月22日,人民银行召开的信贷结构优化调整座谈会强调,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创新、制造业的支持,提高制造业贷款比重,增加高新技术制造业信贷投放;2021年12月,银保监会发布的《关于银行业保险业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指导意见》中要求,相关机构积极支持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创新发展,保持高技术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合理增长。近年来,人民银行推动金融机构对制造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贷款规模,实施优惠的内部资金转移定价,适当提高风险容忍度。据测算,六大国有银行2021年制造业贷款余额7.36万亿元,较2020年相比增加6642.04亿元,制造业不良贷款率(加权平均)为3.83%,较2020年有所下降。而商业银行也设立了多种创新型信贷产品,如技术提升支持贷款、大中型企业固定资产购置贷款、科创贷等。


3

政策性金融机构优先支持先进产能建设和技术改造等领域,助力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实现产业新能源化和智能化。例如,国家开发银行把支持制造强国、科技强国建设作为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方向,2021年制造业贷款余额达9588亿元,当年发放贷款4917亿元支持先进制造业和新兴产业,新增突破千亿元,增速超过全行信贷平均增速;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占比85%,居金融同业首位。此外,国家开发银行运用所管理的各类产业投资基金、科创基金,继续加大对制造业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方面的股权投资力度。2021年,实现承诺投资623亿元,新增投资456亿元。


4

人民银行创设碳减排支持工具,从贷款投向来看,碳减排贷款将专项用于清洁能源、节能环保和碳减排技术等重点领域,支持经济低碳转型发展。人民银行披露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人民银行通过碳减排工具累计发放资金1386亿元,支持贷款投放2310亿元。预计后续碳减排支持工具还将进一步扩围加码,一方面支持领域的扩围,目前工具重点支持清洁能源、节能环保和碳减排技术等三个碳减排领域,未来可能范围拓宽;另一方面是将支持主体从全国性金融机构(政策性+六大行+股份制)进一步拓展至中小金融机构。


5

多措并举支持民营小微企业。由于制造业中民营小微企业占比较高,政策着力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也是助力维稳制造业。据了解,年度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多次针对小微企业;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多次针对小微企业投放助企纾困资金;积极引导小微企业贷款利率下行,2021年,我国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61%,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最低水平,2021年新发放的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93%,比2020年下降0.22个百分点,降幅大于企业贷款利率整体降幅。

 

当前,能源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都在积极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从而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并能更快速地对国际市场变化作出响应,推动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预计“十四五”时期,金融支持制造业的效能将继续提升,把支持制造强国和科技强国建设作为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方向,聚焦服务科技自立自强,服务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综合运用股权投资、产业链供应链融资等多种模式,优先支持企业科技研发及产业化、先进产能建设、绿色制造、智能制造、技术改造等领域,助力制造业提升核心竞争力,融资推动重大工业项目加快建设。


关注我们的微信公众号
获得更多资讯

甘肃省清洁能源行业协会